用游戏化思维改造基层治理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9:53 点击次数:141
社区广场的公告栏前,王阿姨踮着脚擦了擦玻璃上的雾气。新贴的"文明积分榜"上,她家因连续三个月正确分类垃圾排在榜首,能兑换两袋洗衣液。"以前倒垃圾看心情,现在倒成习惯了。"她指着旁边扎红领巾的小孙子,"小家伙为了给我攒积分,每天放学都帮我拎垃圾袋。"积分像根无形的线,把居民的日常行为串成了游戏关卡,参与垃圾分类不再是任务,倒成了争着解锁的"成就"。
老陈的调解室里,墙上挂着"矛盾调解通关手册"。上周他刚化解了楼上漏水纠纷,系统自动弹出"邻里守护者"徽章。"以前调解靠经验,现在每一步都有指引。"他把纠纷从登记到解决的流程输入电脑,屏幕上跳出"进度条":沟通双方(30%)、协商方案(60%)、签字确认(100%)。看着绿色进度条填满,老陈笑出了褶子——就像打游戏通关,调解成功的成就感比发奖金还实在。
巷口的"美丽庭院"评选栏前,李婶正给月季浇水。"上个月我家才三星,这月把杂物堆整理了,又种了两盆绣球,终于评上五星!"村委会把庭院环境分成卫生、绿化、整洁等模块,每达标一项就能点亮一颗星。隔壁张叔不服气:"我明天就把院墙的破砖换了,争取超过她!"原本各扫门前雪的邻居,现在没事就互相串门"取经",比着把庭院打扮得更漂亮。
社区服务中心的大厅里,刘大爷举着手机直乐。"我帮独居的张奶奶代买了药,填完电子表单,系统给我发了'暖心志愿者'电子证书!"工作人员说,这是把民生需求拆成了"任务卡",居民每完成一次帮办、维修、陪伴,就能积累"善意值"。刘大爷翻着手机里的证书,突然想起年轻时当生产队长的劲头:"现在帮人也有'战报',比当年记工分还带劲。"
养老院的走廊里,护工小杨掏出手机给赵爷爷看:"您今天陪小孙女玩积木,拍了视频上传,时间银行存了半小时。"原来社区推出"时间银行",年轻人为老人服务的时间能存起来,以后自己需要时兑换服务。赵爷爷盯着手机里的"时间余额",笑着说:"我年轻时修过自行车,现在陪孩子玩也算'存款',这游戏规则真妙!"时间不再是看不见的流水,倒成了能存能取的"虚拟货币"。
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里,工作人员对着"政策闯关"小程序调试参数。"我们把医保报销、准生证办理这些流程做成了小游戏。"主任点开界面,屏幕上跳出"模拟办事"选项:选择材料不全的情况,系统会提示"缺少身份证复印件,请重新提交"。居民王姐试了试,笑着说:"以前来办业务总怕漏东西,现在在家'闯关'就把流程摸透了,比看宣传册管用多了!"政策宣传从"单向灌输"变成了"互动体验"。
小区的健身步道上,"邻里挑战赛"的横幅被风吹得哗哗响。居民们戴着运动手环,绕着花园快走。"今天走了八千步,能换半斤鸡蛋!"张姐看了眼APP,把步数截图发进业主群。社区把日常活动设计成"运动积分",除了走路,参与广场舞、亲子运动会都能得分。原本陌生的邻居,现在会约着一起"刷步数",连平时不爱出门的王大爷,都跟着孙子在步道上走得带劲。
社区干部小周的手机突然震动,"绩效地图"上他负责的网格跳出了绿色标记——独居老人周奶奶今天按时测了血压。"以前考核靠报表,现在数据实时更新。"他指着地图上的不同颜色,红色是需要跟进的重点户,黄色是已完成的任务。上个月他因为及时发现周奶奶头晕送医,绩效排名从倒数升到了前三。"现在干工作像打游戏,哪个网格需要'刷怪',一目了然。"小周说,这种可视化的压力,反而让他更有动力把事做细。
菜市场的入口处,"随手拍"小程序的二维码贴在显眼位置。卖菜的李姐发现摊位前有积水,掏出手机拍了张照,上传后系统立刻派单给保洁。"以前积水要等半小时才有人管,现在拍了照,十分钟就来人了。"居民王婶也爱用这个功能:"上次看到有人偷拿商户的土豆,我拍照上传,第二天就看见保安在调监控。"曾经需要层层上报的问题,现在像游戏里的"举报按钮",居民轻轻一点,就能推动事情解决。
暮色中的社区广场,孩子们追着泡泡跑,老人们围在石桌上下棋。公告栏前的"本月治理之星"榜上,既有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,也有主动调解纠纷的居民。社区书记翻着记录本感叹:"以前总觉得基层治理要靠'管',现在发现,把游戏里的'目标感''成就感'搬过来,居民自己就成了'治理主角'。"风掠过公告栏,"文明积分"的纸张哗哗作响,像在哼一首关于参与和共享的轻快歌谣。
- 上一篇:重庆专科提前批录取, 超特控线10分读专科, 四高校最低分超本科线
- 下一篇:没有了